苏州刺绣是怎样的

时间:2023-05-27 11:50:41
苏州刺绣是怎样的

苏州刺绣是怎样的

十指春风是苏绣

许多年前的苏州人家,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苏针、花线是常见物品,屋里的女孩用她们的纤纤手指,轻捏绣花针在绷架上翻飞刺绣,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苏州刺绣简称苏绣,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早在二千多年前,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自宋代以后,苏绣技艺日臻成熟。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由于吴门画派绘画艺术的推动,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所绣之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可谓“以针作画”、“巧夺天工”。农村更是“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有绣线巷、滚绣坊等坊巷。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业的,而且富家闺秀也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性情,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可见苏州刺绣之盛。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苏绣成为联结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1956年开始,苏绣艺人就先后到英国、瑞士、德国、苏联等国现场表演刺绣艺术。苏绣被美誉为“有生命的静物”、“东方的艺术明珠”。这张照片上是1956年9月,苏州市刺绣工艺生产合作社社员顾文霞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手工艺品及家庭爱好者展览会”,并在展览会上进行刺绣表演的画面。

织里刺绣

我国刺绣技艺历史悠久。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刺绣技艺的形成与丝织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织里位于湖州城东太湖的南岸,蚕桑的`历史相当悠久。 ……此处隐藏551个字……名。沈寿,原名云芝。吴兴(今湖州)人,随父定居江苏吴县,她7岁弄针,8岁学绣,座年48岁。曾任清末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的总教习。沈寿与画家余兆熊成婚后,互敬互学,继承传统并吸收日本绣法和西洋画、照片的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和立体感,自称“仿真绣”,人们称它为“美术绣”。她的作品如《意大利皇后丽娜肖像》、《英国女皇肖像》、《基督受难图》等,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她在《雪宦绣谱》中自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形,形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这一时期,织里刺绣也得以快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进入鼎盛时期。

织里刺绣虽与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统属于泛太湖地区刺绣文化的源流,从风格和绣法上都与苏州刺绣是同根同源。然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织里刺绣与苏绣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织里刺绣的工艺特色以苏绣和纳绣为主要绣法,纳绣是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绣法,这是苏绣中所没有的,织里刺绣融合了南北双方的艺术风格;在材料的应用上,苏绣以缂丝和锦缎为主,织里刺绣以丝和棉织品为主;从绣品的用途上来说,细腻的苏绣大多用于装饰,织里刺绣以实用性为主,最近从织里民间征集来的46件本乡本土的绣品,大多以服饰、帐挂、枕顶等生活用品为主就能说明这点;从艺术风格上来说,苏绣工艺品直观层次分明,色彩鲜嫩斑斓,形象栩栩如生,织里刺绣比较粗犷,图案简单,大都是表现民间美好愿望的吉祥图案。

“织里刺绣”在浙江省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的评定下,获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保护成果暨首届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收藏保护奖。

《苏州刺绣是怎样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